3月14日,在伊春森工集團美溪林業局公司一處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樣地,工作人員在整理林下剩余物。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林地面積216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4.47%、森林蓄積量21.58億立方米……一串串數字背后是黑龍江省重點國有林區停伐十年的生態成果。停伐舉措使中國最北森林屏障重獲生機,國有林區得以依托生態振興實現綠色經濟轉型。
20世紀中葉,為滿足經濟建設需要,中國對這片原始森林進行大規模開發,至2014年全面停伐,黑龍江省重點國有林區累計生產木材超過6億立方米,約占全國一半。
龍江森工集團資源管理部副部長楊崇軍在林區工作幾十年。他說,林區停伐前已經出現了蓄積量下降、生態功能減弱等問題,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部分林區陷入“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兩危”境地。
2014年4月1日,黑龍江省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以林木資源為主要依托的國有林區,面臨轉型大考。當時大小興安嶺數萬名林業工人放下斧鋸,一部分人從伐木人變為護林人,一部分人面臨失去工作的困境。
在伊春市友好區,伊春森工上甘嶺林業局有限責任公司溪水林場分公司退休職工劉養順(右)和老伴楊秋娥在自家農家院中(3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伊春市的林業退休職工劉養順就是其中一員。“停伐前曾是伐木工,一個人每天能砍幾十棵樹。”劉養順告訴記者,停伐后林區職工一度陷入迷茫。
依托林區的生態特色優勢,劉養順一家在2016年開辦了農家樂,搞起了旅游生意,收入年年增長。“從剛開始的10個餐桌,到現在增加到18桌,每年接待游客一萬余人次,增收十多萬元。”
劉養順所在的伊春市近年來堅持“生態立市、旅游強市”發展定位,在黑龍江省率先打造中國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如今,伊春森林覆蓋率已達83.8%,森林蓄積量增加到3.75億立方米,年均凈增超過1000萬立方米,林區全面停伐成果持續擴大。
2023年,伊春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均創歷史新高,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分別同比增長506%和534%,呈現“井噴”態勢。
伊春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王巍說,正是依托生態優勢,大力發展夏季森林生態康養旅游產業,當地實現了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多贏。
在龍江森工集團柴河林業局有限公司,當地依托冬季絕美的雪景大力發展旅游業。柴河林業局有限公司北國小九寨景區管理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李剛說,曾經伐木為主的林場,正依托冰天雪地煥發新生機。
幾間房,一張大圓桌,構成了民宿基本的雛形。2014年停伐后,除了護林等工作之外,柴河林業局有限公司衛星林場職工潘德國將精力幾乎全部轉移到了民宿上。
“我們手寫菜單,都是農家菜,來的人特別多,一個冬季就有幾萬元收入,比拉木頭賺錢。”潘德國說。
3月12日,在伊春樺肽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包裝樺樹汁相關產品。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不僅旅游,借助豐富的森林資源,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大力發展林下產業,野生菌、樺樹汁、中藥材等一系列產品走入市場。
指著眼前的大棚,龍江森工集團葦河林業局有限公司森林食品分公司總經理紀鳳杰很自豪:“這是我們的森林果蔬種植基地,現在有106個大棚,種植的葡萄、柿子等很受市場歡迎。”
“現在產業多了,效益好了,我們的工資越來越高,這樣的日子過去想都不敢想。”他說。
這十年間,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在林下種植、旅游康養、汽車測試等產業上不斷發力,推動林區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
“第一次喝用藍莓釀的酒,味道香醇而獨特,值得回味。”來自福建的游客在阿木爾林業局北極島景區內品嘗過當地釀造的藍莓酒后贊不絕口,還購買了兩瓶準備帶回家給親朋好友品嘗一下。
“為了擴大野生藍莓的價值,我們延伸產業鏈,成立了集采摘、加工、銷售、觀光于一體的北極冰藍莓酒莊。”阿木爾林業局產業發展科科長穆臣偉說,酒莊2023年完成銷售收入約400萬元。
近年來,黑龍江省重點國有林區充分依托林下廣闊空間,科學布局林下產業,推動生態資源轉化為優質旅游產品,綠色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曹玉昆表示,從賣木頭到搞旅游、發展林下經濟,東北林區不斷延長生態產業鏈條,提升綠色經濟價值,生動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