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參(山參)種植技術
人參是東北三寶之首,盛名于國內外,其獨特的療效和昂貴的價格另人神往。 野山參、充山參、園參等是人參的總稱。在山林中自然生長或人工栽培,形成了根的外形即:蘆、體、紋、須、皮,內在的養份不同,其商品價格也有所不同。從古至今一直處于緊缺狀態。
林下參,即林下人工播種山參式種子。自然生長 10~20 年以上,也稱為籽海山參,年限越長,其價值也隨之猛漲。其特點是蘆長體靈,皮老紋深,須長而清疏;須上有珍珠疙瘩,形體特征可與野山參相媲美。品質上雖不能于野山參相論,其價格也讓人吃驚,鮮貨每市斤 1.5-2 萬元左右。 我們東北三省是人參的故鄉,多年來的過度采挖,野山參已面臨絕跡。由于林權政治政策出臺,給播種林下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隨之出現了不少金庸筆下的“藥王谷”。林下參不僅暢銷國內市場,還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泰國等地。切三年就結籽收入。播林下參,用的種子有講究。一棵有價值的林下參,講根 、體、皮、紋、須及珍珠點。故種子最好選本地長脖蘆參籽或本地二馬芽參籽。 播林下參的方法也有講究,有林下條播,有林下棚播,有野播,還有將山皮土拉回家里在園田棚下管理的。總之,你要能培育出歌謠所述的:“蘆碗緊密相互生,圓膀圓蘆棗核 。緊皮細紋疙瘩體,須似皮條長又清。珍珠點點綴須下,珍珠點點長又清。”
栽培簡要
選地:海撥 240 以上東西走向山脈的陽坡,坡度 25--55 之間較好。
土質:最好上面黑腐土,下面黃沙土,含量 20%--40% 為好。
選場:天然針闊葉混交林或闊葉次生林,郁閉度0.4--0.6之間。
人參種子長脖子蘆籽每千克 20000 粒以上,每畝 6 市斤左右。
園田棚栽要全陰棚,離地 70 公分左右。
收獲:三年后可收種子, 12--15 年可收獲。
栽植技術:
1、林地的選擇。樹齡在20年以上,樹種以椴樹、白樺、柞樹、山榆、核桃秋、色樹等闊葉林為好。林下還要有榛柴、胡枝子、刺五加、五味子等灌木和山艾蒿、野豌豆、寬葉臺草等草本植物構成雙層遮蔭,郁閉度最好在0.6—0.8。土壤要求有豐富的有機質,要肥沃、疏松、不漬水,土壤溫度適宜,蓄水透氣性良好。空氣濕度是40—80%,土壤濕度在40—50%左右為宜。林地坡度在25度以下為宜,坡向以東南、北坡、西坡為好。
2、林下播種。林下播籽培育野山參,一種是在選擇好的林地,春秋播干籽和夏秋季播鮮籽;另一種是春、秋兩季播種催芽籽。播種催芽籽比播種干籽參苗可以早出土一年。播籽時先開6—8厘米長條穴,每空播二粒種子,穴距20厘米。再一種是穴距100厘米,每穴5粒種子,種子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穴開的不要過大,穴周圍的樹須根、草根、草皮都不要破壞。在穴內摻活黃土60%,穴深8厘米,播籽深度3厘米。做法是:播籽前把穴內土整均勻,整平,然后開槽3厘米,在種籽下面鋪上薄石片,(石片以五分硬幣大為宜)沒有石片的地方,把線性黃土用手捏成小薄餅,然后把種子放在黃土餅上。然后再覆蓋3—4厘米厚的樹葉。
林下播野籽的另一種方法是不作穴,用長20厘米,粗1厘米的木棒,一頭削成尖狀,在選好的林地內,確定播籽的地塊扎眼,深4—5厘米,間隔20厘米,每個孔眼放1粒催芽斷根尖篩選后的種子,然后把孔眼蓋實,把枯枝落葉覆回原處。
3、林下移栽。從二年生或三年生園參小苗中再挑選圓膀長蘆,類似橫靈體,支根八字型,須根清晰的參苗,移栽到林下。在十月中旬或春季立夏之前較適宜。要開圓型穴,穴的直徑10—12厘米(主要根據參苗須根的長短而定)。穴的深度要達到10厘米,拌上活黃土攤平穴面。移植前把穴土開6厘米深小溝,放一塊能襯托人參苗主體的薄石片或純黃土土餅,然后把參苗放在上面,把參的形態擺好再蓋一層活黃土,然后把拌均勻的黑黃土(黑黃土比例4:6)覆蓋上,要高于原地面5厘米防止穴土沉實后形成小坑積水料參。覆蓋完土以后,再覆蓋上5—6厘米厚樹葉。有條件的可以摘掉花蕾,助長參根增重。
在林下不論是揪籽還是爬苗,都要防止鼠害(瞎耗子)。林下發展人參危害最嚴重是鼠害,要采取多種措施進行防治,辦法可參照園參鼠害防治。
就目前的林下發展山參技術水平,播籽和爬苗的山參出苗后,會再現一些輕微病害,但尚不需要用藥劑防治。因為播種密度較大,自然保苗率已足夠生長,而且會取得很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