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生產產業
1、在森林資源限額內實現木材生產效益最大化。在“十一五”后三年及“十二五”時期內,木材產品產量控制在4.5萬立方米限額內。首先在保護、培育、合理利用相結合的原則下,根據分類經營成果,在商品林區內根據市場需求推行與市場適銷對路的采伐方式及市場所需求的相對應的樹種產品,并且能夠通過采伐來改變林分結構、改善林分質量,提高林地生產力,以維護景觀系統為基礎,最大限額地發揮森林的經濟效益;對生態公益林由省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后,進行部分的衛生伐或更新性質的采伐,讓公益林也發揮一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但這部分采伐限額必須由國家限額管理部門單獨下達采伐限額計劃。實現木材生產效益最大化,還必須在生產過程中加強管理,根據市場需求合理造材,提高經濟材的利用率,加大對剩余物及燒材的管理力度,可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深加工,對一些可利用的進行一部分鋸末加工和煤炭,這樣在經濟材以外可收取一定的資源補償,達到提高木材生產效益的目的,使木材生產在限額內達到效益最大化。
2、嚴格控制采伐限額和伐區作業質量。一是規范撥交,實行三級撥交制度。即經上級審批伐區設計材料由資源林政科撥交員向駐場監督員進行一級撥交,下發〈撥交證〉;再由各中心站監督員向各林場進行現地二級撥交,下發〈伐區作業通知單〉;最后由林場向采伐工組下發小班采伐卡。要求采伐工按卡采伐,同時由技術員向采伐工進行現場撥交認界。有效遏制越界采伐、超量采伐和串樹種采伐等問題的發生。二是堅持伐區開工報告制度、伐區公示制度。局規定各伐區單位生產作業前向營林、資源、專員辦等部門請示開工,并將批復作業林班、小班、作業方式、面積、出材等項目張榜公示,接受職工群眾的監督。三是規定各基層單位按月打電報〈月份采集總量申請驗收單〉,資源部門按生產繳庫完成數量對各單位進行檢查,合格后開據〈月份采集驗收合格證〉,作為林場支付工資憑證。四是發揮監督的職能,強調全方位,超前性和有效性。
在生產管理上,做到“八不準”,即不許超計劃、超強度采伐,做到應采的采凈、該留的留好;伐根不許超高;不許丟棄木材;不許破壞母樹幼林;放樹嚴格控制樹倒方向,不許滿山倒;不準越界采伐或留下半截呈;“山帽”不準只采不清;楞場要裝完拉凈,不準留楞底材。
3、實現降低木材生產成本。依據伐區生產情況,在伐區作業前一是根據山場的實際情況和作業條件,因地制宜,據實調整確定。二是在生產成本的使用管理上實行伐區成本與林質、徑級、等級相掛鉤,細化標準,動態管理,按實際木材繳庫驗收的數量和質量支付。三是作業前,公示伐區作業各項作業成本采取競標的方式管理,四是在造優質材、大徑材、暢銷材給一定成本上的補貼。五是清林、采伐、造材、集材同步進行。
4、做到合理采伐,合理造材。生產作業嚴格按照《森林法》、《森林采伐作業規程》進行作業,嚴格執行掛號采伐制度。逐層簽訂“采伐責任狀”,制定各道工序管理辦法及責任追究制度。每個林班采伐前基層單位必須持有承包合同、保證書、質量保證抵押金,開據開工報告。對合理造材人員進行培訓,合格人員持證上崗。制定《林口林業局合理造材技術標準》,量材員每個人手中有標準尺桿,量材準確、劃線明顯,鋸手按線下鋸。對套戶私自量、造材的單位,追究領導責任。
5、鞏固木材生產目標管理,木材商品化管理,木材生產信息化管理。實行目標,商品化管理,排擺楞位,營林處會同木材科,根據木材銷售需要指導貯木廠制定楞頭、排擺計劃,合理規劃楞區,確定楞位,繪制出楞頭設計平面圖。每個楞位必須掛上醒目的楞牌,楞牌要寫清楞號、樹種、材種、材長、徑級。木材進行楞區,標明等級、徑級,標號須在楞垛的兩個方面。做到徑級、等級準確率達到100%,按楞選材,做到“五清一化”,達到樹種清、材種清、材長清、徑級清、等級清和商品化的管理。楞垛整齊,木材堆集要一頭齊,做到楞垛擺放規整,楞垛傾斜不能超過30厘米。楞垛前保持45度安全坡度,楞間不能有散亂材。裝車撥付時,有脫離楞位的木材要重新歸到楞位,保證楞區管理的規范化。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數據進行微機化管理,使總局及時掌握生產、繳庫、撥付、庫存等重要數據。實現木材經濟效益最大化。
6、以信息化深化商品化,對木材生產、銷售信息化管理的改進措施和建議。針對現有木材生產狀況,加大信息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培養出大量信息化管理人才,研制《產值、產量管理軟件》、《中楞、貯木場管理軟件》。通過信息化管理,可以管理貯木場的每根木材的徑級、長級、等級,可以對木材的收、繳、撥、存進行全面管理,做到管理到位,查詢便捷,消除劃撥誤差,杜絕效益的流失。
7、調整生產周期,加大夏秋采伐比重。夏、秋是木材銷售旺季,銷售快,價格高,上級應批復伐區設計應給予一定靈活性,不局限于季度范圍內,應全年統籌安排,加大夏秋采伐比重。
8、調整生產布局、建立分貯,縮短運輸距離。為節省生產成本,讓有限的資源創造最大經濟效益,在林場采伐相對集中的地塊設置中楞,由局駐場管理人員進行集中管理,進行現地直撥,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運輸成本。
9、調整生產流程,改造選材線,實現木材生產、運輸、貯木、銷售、結算一體化。在各個林場進行運輸木材時,在場所由局場兩級人員進行管理,簽發發車票據,進入貯木場繳庫后,不用卸車在貯木場進行貨和票據核實,相符后直接出庫,再根據場、局兩級票據進行結算,節省了卸車、裝車的成本。
10、調整生產格局,更新管理理念,采取超常規的措施,實施對俄森林資源開發戰略升級,開辟木材生產國際市場。我局可采森林資源近于枯竭,并且都在陡、遠的深山區,生產成本與市場的勞力價格相差遠,應發揮“政企合一”的比較優勢,組織培訓一支生產技術強的木材生產隊伍,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走出去”實施對俄森林資源的開發,開辟木材生產國際市場。
——林產工業產業
2008-2010年,根據我局現狀,不擬改造新建項目,通過加強企業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主要產品仍以地板塊為龍頭,繼續擴大出口份額,衛生筷子仍保持現有5萬箱的產量,上述兩個產品主要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為加強管理主線。2011-2015年,根據我局木材生產次小薪材多的特點,大力發展小木材加工業,加大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引導民營個體經濟的發展,新建刨花板廠,有效利用森林資源。
1、通過企業招商,推動企業嫁接改造,對現有企業進行改制,利用現有廠房、設備吸引民間資本,大力發展林產工業產業。
2、新建1個刨花板廠項目,年生產5000立方米,原料來源伐區剩余物,合作方式:民營。
3、林產工業發展布局設計
以古貯衛生筷子廠、地板塊廠、林杉產品有限公司、興達地板廠為龍頭企業,以衛生筷子、地板塊、板材為拳頭產品。
4、產品產量、產值發展設想
2008-2010年,完成衛生筷子14萬箱,完成拼花地板21萬立方米。到2010年實現產值2000萬元。
2011-2015年,完成衛生筷子25萬箱,完成拼花地板40萬立方米。到2015年實現產值3220萬元。
——多種經營產業
2008-2010年,多種經營工作結合本局實際,以企業增效、職工增收為目標,繼續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力度,普及和推廣農業生產新技術,重點發展食用菌、畜牧業等項目,不斷加大服務和扶持力度。在鞏固發展原有的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加工業等項目的同時,以全面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以市場需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精深加工等項目,成為林區多種經營支柱產業;2011-2015年期間形成基地規模化、標準化、產品優質化、系列化,具有林區特色經濟的新格局。
1、在產業發展方向上定位。
(1)農業產業方面 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力度,實現糧豆及經濟作物穩產、高產,到2010年達到1萬噸;到2015年達到1.2萬噸。
(2)綠、特色產業方面 鞏固四道經營所無公害食品糧豆基地的地位,大力發展山野菜、酸菜等綠色食品。到2010年山野菜采集達到0.06萬噸,林蛙養殖達到1萬公頃;到2015年山野菜采集達到0.1萬噸,林蛙養殖達到1.5萬公頃。
(3)北藥產業方面 近期大力發展五味子項目,遠期帶動整體北藥產業如山參、平貝、穿地龍等項目,力爭使北藥產業成為局支柱產業。到2010年達到0.05萬噸,到2015年達到0.1萬噸。
(4)畜牧產業方面 加強防疫、檢疫相結合,穩定養牛基地,實現畜牧產業新突破。到2010年家畜產量達到3萬頭,到2015年達到5萬頭;家禽產量到2010年達到7萬只,到2015年達到10萬只。
2、生產基地區域布局、產量
(1)農業:在刁翎建糧豆基地,年產量2000噸;在先鋒建水稻基地,年產量100噸;在東升建青貯飼料基地,年產量10萬噸;在前哨建經濟作物基地,年產量1000噸。
(2)山特產品:在四道建食用菌基地,年產量400萬袋;在朝陽建設山野菜采集栽培基地,年產量50噸;在西北楞建林蛙養殖基地,面積2000公頃;在青山建設蜂養殖基地,規模1000箱;在湖水建鹿養殖基地100頭。
(3)北藥:在東升建山參、充山參、西洋參基地1000畝,在刁翎建設五味子、平貝基地500畝,在蓮花建穿地龍基地500畝。
(4)畜牧業:在團結、紅石建立養牛基地1000頭,在戰斗、湖水建養貉基地1000只,在先鋒、勝利建設養羊基地5000只。
3、優化企業布局
(1)農業:以刁翎、團結為重點,建設大豆、甜玉米加工企業,以先鋒、戰斗為重點建設水稻加工企業,同時在古城地區建設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尤其是重點建設食用酸菜等加工企業。
(2)山特產品:以四道為重點,建設食用菌加工及山特產品龍頭企業。以青山為重點建設山野菜加工龍頭企業。
(3)北藥:以蓮花、刁翎、東升為重點,建設北藥加工龍頭企業。
(4)畜牧業:以刁翎為重點,建肉牛養殖、屠宰龍頭企業。
(5)工礦:以林口林業局石材總公司為重點,建設石材產為龍頭企業。積極做好產品出口工作,加大產品加工數量,實現石材產為業利潤新突破。
4、如何科學布局和建立產品交易市場
(1)農產品交易中心。充分利用古城地區在全省成為最大的農副產品集散地這一特點,在古城林業地區建立一處超大規模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采取集中經營企業農副產品的方式,以規模擴大市場影響力。
(2)區域性專業市場。在刁翎繼續鞏固和擴大肉牛交易市場,在區域內擴大市場影響力。在古城地區建立石材加工產品銷售市場,集中企業優勢力量,形成市場規模,以產品相對集聚打造市場知名度。
——森林生態旅游業
森林生態旅游是新興的朝陽產業。以現有景區蓮花湖為重點景區,通過招商引資,開發望江臺、鍋盔山、八女投江紀念碑等自然和人文景觀,與周邊戰斗旅游渡假村和大壩觀光等自然景觀相結合。
結合威虎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業。重點構建以戰斗旅游渡假村為中心,結合蓮花湖景觀,在興嘉施業區內建狩獵場,購置旅游車輛,開通旅游線路。預計接待人數到2010年2000人,到2015年2萬人;產值到2010年達到80萬元,到2015年達到300萬元。
加大森林公園和旅游項目的建設力度,完善配套設施,加快旅游景點和森林旅游產品的開發,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到2010年,我局森林生態旅游產業初具規模。到2015年,建成景觀5處,旅游飯店1家。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全局上下要認真貫徹總局黨委的工作部署,提高對加快產業發展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加強對產業發展的領導,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發展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集中精力抓好加快林區產業發展工作。今后相當長時期內,要著力解決生產、供給、擴大市場占有率的問題,要積極植樹造林,培植產業基礎,提高供給能力。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場所產業的發展,結合實際,實施比較優勢戰略,認真制定林區產業規劃,將其納入林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將其作為新林區建設的重要內容。要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建設項目儲備庫,通過舉辦項目推介會等多種方式吸引各種投資主體來我局投資辦產業。要層層分解任務,落實責任,扎扎實實推動產業建設。
(二)加強宏觀管理,引導林區產業健康發展。各部門要研究市場,研究產品,要前瞻性地著力解決群眾種什么的問題,宏觀指導好林區產業發展。要營造產業發展的大氣候。宣傳林業產業方針政策,宣傳龍頭企業;為林區產業發展提供政策、產供銷、技術、人才等方面的信息服務;指導建立健全各類林產品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其在政策宣傳、技術推廣、人員培訓、信息交流、產品銷售中的作用,慎重引導林業產業快速發展。第三,發展產業要堅持以保護生態為前提,要發展健康持續的林業產業。要嚴格實行采伐限額管理;切實加強對木材加工企業的監管,保護合法經營,取締非法經營,規范經營行為;加強森林旅游區的防火、防外來物種侵害。 (三)堅持創新體制,增強林業產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要大力推進林業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增強林業產業發展的動力,提升林區產業發展速度。在培育保護森林資源、發揮生態和社會效益的前提下,要鼓勵各類社會主體采取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形式獲得國有、集體林地經營使用權;要把非公有制林業企業、大戶作為林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引導,在項目、政策、信息等方面提供周到服務,為企業提供寬松的經營環境,通過林業大戶(企業)的發展,促使實現由各自為政、零散分布、重復建設、小農式的分散經營的生產方式向分工明確、互動有序、專業化生產、產供銷一條龍、貿工林一體的集約化經營方式轉變。堅持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投資原則,吸引社會資金用于發展林業產業化,不斷增強發展后勁。 (四)培育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要發揮集聚效應,培育規模較大、經濟效益較好、帶動能力較強、產品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形成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模式,通過走“公司+農戶”的新型生產經營管理路子,以公司為龍頭和核心,以農戶為基礎,以服務為手段,以利益為紐帶,組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把公司、農戶、市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現有企業中選擇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和培養,使其盡快成為龍頭企業;引導分散的小型林產品加工企業,通過聯合、重組等方式組成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集團,形成產業集群,突出產業的集聚效應。要進一步加強質量管理,加強對外宣傳,通過舉辦參加各類展示會,提升品牌產品的知名度;擴大生產經營規模,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對具有地方特色、消費者認可的林產品,要加大開發力度,推行標準化生產,培育新的品牌,形成拳頭產品、名牌產品,帶動林區產業發展。 (五)健全體系,加強市場信息服務。注重信息在市場中的巨大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市場信息服務體系。由科技科、多經局專門負責產業市場信息服務工作,主要從事林產品生產、交易及相關信息服務,對市場需求情況進行中、長期分析預測,及時發布中央和省有關產業政策;準確了解把握我局林產品生產情況,準確向林區職工提供市場信息,并就產業的發展提出問題和建議。鼓勵勞務、運輸、技術、信息咨詢等其他社會中介組織,依靠自身的人才、信息、技術優勢,積極參與林產品的市場開發和建設。
(六)科技先導,堅持走科教興林之路。逐步健全完善局、林場(所)二級林區科技推廣服務網絡和林木病蟲害監測防治網絡,形成穩定的產業科技服務隊伍。各專業技術服務單位要將指導群眾進行科學種植,解決生產技術難題,推動科技人才流動作為中心工作,大力推廣豐產栽培和林木病蟲害防治技術。各單位要結合實際,在各自管理區內均勻設立森林病蟲害監測點,形成覆蓋全林區的森林病蟲害監測網絡,強化全區森林病蟲害監測預防能力。要加強林區科技隊伍建設,注重技術人員的培訓。實行局、場二級職工技術員培訓機制,加強層層培訓,做到場場有技術骨干,平均2—3戶產業戶擁有1名技術員。在產業建設中,注重示范基地建設,高起點、高標準建成產業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周邊林區產業發展。
(七)各單位要把抓點示范、培植壯大龍頭企業作為發展林業產業的工作重點。一是引導現有龍頭企業外延擴張。要引導具有比較優勢的林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以資本運營為紐帶,整合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組建一批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的企業集團。二是引導小型分散加工企業聚攏。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引導現有加工企業通過聯合兼并、技術改造等辦法,提高產品質量,促進企業上規模、上檔次,走集團化經營道路。三是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找準自身優勢和特色,著力提升壯大一批、培育發展一批、引進嫁接一批起點高、規模大的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和種植業主,充分發揮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四是打破所有制、行業、地域界線,積極鼓勵支持國有、集體、私營、外資等企業、專業大戶、種植業主當龍頭,力爭在基地建設、“林板一體化”、生態旅游、林產品精深加工與貯存保鮮等方面抓出一批典型,推動林區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八)加大對林區職工的技術支撐,提高林業科技的科技含量;本著“林上林下一起經營、山上山下一起開發、林農和社會一起投入”的原則,加快推進林區產業化經營;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品牌產品,加大對林區產業示范場(所)和示范戶的扶持力度,盡快形成一場一品,推進規模發展。
六、組織領導
為加強規劃編制的領導,按照總局部署要求,林業局成立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規劃編制的組織領導工作,研究解決重大問題。
組 長:許少卿 許海滄
副組長:楊振生、關丙山、劉文勝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計劃統計處,辦公室主任由計劃統計科趙富擔任。
領導小組下設六個工作組:
1、綜合組:組長 楊振生副局長
責任部門:計劃統計科 責任人:趙 富
2、營林產業組:組長 關丙山副局長
責任部門:營林處 責任人:劉佳勝
3、木材生產產業組:組長 關丙山副局長
責任部門:營林處
責任人:劉佳勝
4、林產工業產業組:組長 楊振生副局長
責任部門:林產工業科 責任人:李維東
5、多種經營產業組:組長 劉文勝副局長
責任部門:多種經營局 責任人:魯明洲
6、森林旅游產業組:組長 關丙山副局長
責任部門:旅游局 責任人:劉佳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