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柴河重點國有林管理局
2018-2020年重點地塊造林綠化規劃工作方案
按照黑龍江省森工總局營林局《關于編制2018-2020年森工林區重點地塊造林綠化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總營代電[2017]22號)的要求,結合柴河國林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 基本概況
(一)自然狀況
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柴河林業局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行政區劃海林市、林口縣,局址設在海林市柴河鎮,距牡丹江市24公里。林區東西寬70公里,南北長90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28°59′30〞至129°54 ′30″北緯44 °47′ 45″至45 °37′ 30″。其東臨林口林業局;西接亞布力林業局、海林林業局;南毗鄰牡丹江市;北倚方正林業局。局域總面積345272公頃。屬長白山系張廣才嶺東坡,地勢西南朝東北走向,西高東低,海拔160米至1308米,平均海拔500米左右。上部平緩,中部陡峭,下部為丘陵地帶,平均坡度22° 左右。蓮花湖兩岸多懸崖峭壁,坡可達70°—80°。
2、氣象特征
柴河局屬寒溫帶大陸濕潤性季風氣候。夏季受太平洋季風影響,炎熱多雨,冬季受西伯利亞高壓影響,干燥寒冷;最高溫度36.5℃,最低溫度-37.8℃,年均溫度3.3 ℃,年均積溫2500 ℃,其年均降水量576毫米,年均蒸發量850—900毫米,最熱月份相對濕度76%,年均日照時數2525小時。無霜期為120—136天。植物生長期120—140天。冬季多西北風,夏季多西南和東南風,最大速度可達25米/秒,年均風速2.6米/秒左右。降雪多集中在12月和次年1、2月份,積雪厚一般在30-60厘米,最大凍土深度1.91米。
3、水文條件
我局境內溝谷交錯,河網密布,水資源極為豐富,除牡丹江從本林區東部流過外,各支流如頭道和、二道河、三道河、細鱗河。窟窿別河等大小二十余條河流匯入牡丹江,其區段江水現已截流形成蓮花湖水庫。本區支流除頭道河、二道河、三道河外,均是季節性河流,冬季枯水期地表徑流量近于零。
4、土壤情況
我局區內裸地層主要有下元界的混合花崗巖、混合巖及閃斜長片麻巖,侏羅、白堊紀的火山碎屑及砂礫巖,侵入巖有花崗巖、花崗閃長巖、花崗斑巖。全局土壤分為四大土類十六個亞類。
棕色針葉林土為地帶性土壤,下分為四個亞類,即棕色針葉林土、原始針葉林土、潛育棕色針葉林土、草甸棕色針葉林土。其為寒溫帶地區針葉林下形成的森林土壤,腐殖質含量高,呈酸性,宜于發展用材林。暗棕壤為地帶性土壤,下分為四個亞類,即草甸暗棕壤、典型暗棕壤、薄層暗棕壤、原始暗棕壤。它是在溫帶濕潤地區針闊混交林下形成的山地森林土壤,分布面積廣,生產力高,森林覆被率大,是主要的木材生產基地之一。
草甸土及沼澤土,二者為非地帶性土壤,與其它土壤成復域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流兩岸、沖積平原、山間低地和階地中低洼處。
草甸土分為三個亞類,即草甸土、暗棕壤化草甸土、潛育草甸土。由于地勢平坦,草甸土黑土層厚,有機質多,水分充足,養分豐富,一些地域已開墾為農田;若其地質不粘(沙或輕壤質)。礫含量不多,地下水位不過高(1.5米以下),可作為最佳苗圃用地,造林可選水、胡、黃、楊、榆、柳等洗濕性樹種。
沼澤土下分為五個亞類,即沼澤土、草甸沼澤土、腐殖質沼澤土、泥炭腐殖質沼澤土、泥炭土。由于地形低洼,地表水多,地下水位高,沼澤土形成特點是其泥炭或腐殖質化的同時進行著潛育化過程,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氨素,潛在肥力高。引起積水過多或間接性積水,有機質分解不良,泥炭的積聚限制林木生長,造林較為困難。
(二)社會經濟概況
我局現為黑龍江省森林工業總局大型二檔國有森工企業,現有基層單位60余個,其中林場21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創業,已形成了以森林培育經營、林下經濟、林產品加工、木材精深加工、林農林副林牧水產、森林旅游、造紙、鍋爐制造安裝、礦產、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產業體系和公檢法司、城鎮建設、街道管理、文教衛生、廣播電視等一整套社會管理服務體系。
全局人口總數52,724人,在冊職工4,524人(其中長期職工3,983人,臨時性職工541人),離退休職工人數15,416人。職工年均工資收入41,760元,其中:林業經營的收入11,556萬元,我局2016年參加營林生產作業的勞動力1,321人,其中:職工616人;青年家屬705人。全局公路總里程為1,105公里,路網密度為3.2米/公頃。累計營造人工林面積157.6萬畝,累計上繳利稅6.43億元。
2016年全局產業總產值212,108萬元,其中:營林產值6,768萬元,林產工業產值21,019萬元,多種經營產值126,607萬元,旅游業產值25,500萬元,其它產值32,214萬元。現固定資產原值為13.36億元,凈值為9.94億元。
(三)生態建設現狀
1、森林資源狀況
(1)林地資源
柴河林業局總面積345,272公頃,其中:林地面積 318,843公頃,占總面積的92.3%;非林地面積26,429公頃,占總面積7.7%。
林地面積中:有林地面積314,008公頃,占林地面積的98.5%;疏林地面積135公頃,占林地面積的0.042%;灌木林地面積41公頃,占林地面積的0.01%;未成林地面積1,558公頃,占林地面積的0.49%;無立木林地面積3,052公頃,占林地面積的0.96%;苗圃地面積49公頃,占林地面積的0.02%。
無立木林地面積中:荒山荒地面積1,071公頃,占無立木林地面積的35.1%;其它面積1,736公頃,占無立木林地面積的56.9%。
林冠下造林面積為19,860公頃。
森林覆被率91%。
(2)林木資源
現有森林總面積314,008公頃,活立木蓄積41,343,163立方米,平均公頃蓄積132立方米。其中:國家一級公益林面積3,014公頃,蓄積721,149立方米,國家二級公益林面積6,914公頃,蓄積922,674立方米,國家三級公益林面積95,089公頃,蓄10,797,385立方米;一般公益林區面積126,345公頃,蓄積18,134,185立方米;商品林區面積82,646公頃,蓄積10,767,770立方米。
2、生態建設現狀
(1)生態建設現狀
柴河林區自1903年開始開發,經帝俄、日偽時期掠奪性采伐,其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從1947年開始建局,1949年正式生產,現隸屬黑龍江省森林工業總局,自建局投產以來,受國家對木材重采輕育政策影響,使森林資源遭到了過度采伐,資源消耗過大,生態環境已極為脆弱。1998年“天保”工程實施后,林區森林資源得以休養生息。我局1956年開始人工更新造林,截止2016年人工更新造林保存面積1,576,000畝。1998年“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天保投資人工更新造林65,750畝,其中:退耕還林19,836畝;林業局局址綠化2,400畝,場所綠化1,692畝,綠色通道建設360公里。
(2)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我局地形地貌,山高坡陡溝窄,耕地多集中在公路兩側和場區周圍,木材停伐后,部分職工以種地維持生存,并享受國家“糧補”政策。如果繼續退耕還林,會給職工帶來生存壓力。
②我局施業區內大面積農林混居,區內100多個自然屯5萬多農村人口。侵權占地退耕還林造林很難進行,經常發生糾分,爭議不斷,公路兩側有一部是農村耕地,栽植一行綠化樹都非常難,經常受農民阻攔和毀壞,各種牲畜也對綠化造成很大破壞,很難成林,致使綠化工作難度加大。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通過實施造林綠化,處成結構穩定,功能齊全的森林生態體系,可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土地生產潛力,恢復和培育森林后備資源,營造多功能植物群落,提高林分質量,促進企業產業結構優化,走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三、指導思想與建設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保障木材和林產品供給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宗旨,以轉變造林方式為重點,以鞏固造林綠化成果為基礎,積極擴大植樹造林空間,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型林業產業,加快林木戰略資源儲備,加快生態體系建設步伐,全面提高和改善生態環境,為把我局建設成為社會和諧,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友好林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規劃原則:
1、合理挖潛,因地制宜的原則。即在規劃地塊的安排和落實上,合理挖潛,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科學地利用國土資源。
2、生態優先,科學造林,造管并舉的原則。注重造林結構和方式的調整,人工栽植喬木林和經濟林相結合,鼓勵營造混交林和珍貴樹種,強化管護,提高造林成效,努力做到布局合理、覆蓋普及、功能完善,及多樹種、多林種、喬灌草、點線面結合。
3、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分步施策的原則。在規劃營造林安排上,一是優先安排施業內超坡耕地、荒山荒地、林間空地、沿路、沿河、沿江、沿湖兩側及林場址周圍、廢棄料場建設用地、景區視野范圍內需綠化的造林綠化用地;二是適度發展北方寒地漿果林、堅果林、生物質材料等,形成生態經濟型林業產業。
4、堅持政府主東、部門聯動、市場推動的原則。堅持政府投入為主,發揮各部門優勢,利用市場機制,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推進造林綠化,進一步放寬造林綠化政策。
(三)規劃期限與目標
規劃期限2018—2020年,三年時間。
通過人工栽植喬木林和經濟林,大力發展用材林,最大限度地營造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并根據市場需求,適度規模發展北方寒地漿果林、堅果林和生物質原料林等特色經濟林。到2020年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用材林基地,特色經濟林基地和能源原料基地。真正建立功能齊全、結構穩定、良性生態的森林生態體系,全面改善我局的人居環境。
四、建設范圍與建設標準
(1)建設范圍我局所屬的東風、樺木、紅星、秋皮溝、板橋、柳毛河、細林河、宏聲、二道、黑牛背、蓮花、向日12個林場撂荒地、荒山、廢棄沙場。后附《柴河重點國有林管理局2018-2020年重點地塊造林綠化面積統計表》
(2)建設標準
依據《國家造林技術規程》、《黑龍江省國有林區造林技術系列標準》和《黑龍江省森工林區森林培育技術規定》技術標準和要求。
五、建設任務及內容
人工造林規劃30公頃。2018年30公頃。
六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一)經濟指標及投資估算
1、經濟指標
(1)人工造林500元/畝。
2、投資估算
規劃總投資22.5萬元。
七、項目建設綜合評價
經過三年項目建設結束后,完成人工造林30公頃,面積合格率100%,株數保存率90%以上。
八、預期效應
(一)生態效益
構建成一個人天混交結構,生物多樣性并存的高質量的林分和綠化園。將形成一個立體結構的植物群落。充分發揮森林植被的生態效益。
(二)社會效益
此項造林綠化工程,達到喬、灌、花、草相結合,實現一場一景,香花、美化的生態結構,為職工群眾提供和諧的生活環境,達到景在畫中、人在景中的生活環境。
(三)經濟效益
按照效益體系開展造林綠化工作,實現長短期樹種及鄉土樹種相結合,充分發揮森林經濟效益,實現高投入,高產出、企業化、市場化、商品化模式,實現企業個人經濟效益最大化。
九、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林業局依據上級造林綠化工作精神,制定適應我局造林綠化管理辦法,制定相應的操作細則,爭取上級部門對造林綠化工作的傾斜政策,把各項政策落實到位。
(二)管理保障
成立以局長為造林綠化組長的管理體系,設立造林綠化領導組織機構。
(三)資金保障
按照國家投資的資金,進行統籌規劃,細化資金分配。做到專款專用。按造林綠化專項列支。
(四)技術保障
按照造林綠化的技術要求,成立技術領導組織機構,進行專項培訓。在實際操作中進行跟蹤作業,現場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