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保護 企業減負 職工致富
亞布力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第十六屆職工代表大會
第三次會議行政工作報告
2018年3月16日
大會主席團,各位代表,同志們:
“資源保護、企業減負、職工致富”,這3句話,12個字,是我們今年以及今后長時期經濟工作的全部主題。資源保護是前提,是基礎,沒有資源就沒有發展。企業減負是發展手段,是打破固有格局國有國營體制機制,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職工致富是發展目標,我們最終要實現的是共同富裕,是全面致富奔小康。
一、2017年主要工作
(一)堅定政治站位,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
堅持以“四個意識”為引領,充分發揮企業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政治責任。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企業黨委“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對重大事項、重要人事安排、重大項目、大額資金使用等,廣泛征求各方意見,提交黨委集體決定,保證公開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正確決策。
(二)突出理念更新,用創新理念引領發展
突出市場理念,突破體制機制瓶頸障礙;突出區域經濟理念,推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突出財富目標理念,追求全民財富總量增加;突出企業家理念,實現經濟增長靠企業家創造財富。
在轉型思路和措施實踐上重點解決體制機制變革問題、結構布局調整問題、市場主體建立問題、民營資本發展問題、國有資本收益問題、產權和所有制問題等六大現實發展問題。
(三)謀劃產業格局,構建轉型發展產業體系
一是“天保工程”產業。重點建設天保工程項目,打造生態文明示范基地。
二是森林生態旅游產業。重點建設特色名鎮(田園綜合體)項目。打造森林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三是“森林有機食品”產業。重點建設“森林有機食品集團”項目。打造森林生態有機食品示范基地。
四是“森林農業”產業。重點建設“有機種養循環”產業項目。打造森林生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
五是森林生態養殖產業。重點建設“豬菜同生”產業項目。打造森林生態養殖示范基地。
六是森林生態食品加工產業。重點建設森林生態食品加工廠項目。打造森林生態食品加工示范基地。
七是“森林生態生鮮食品超市”產業。重點建設“森林生態生鮮食品超市”項目。打造森林生態食品營銷集散平臺。
八是旅游景區牽引式房車制造產業。重點建設牽引式營地房車加工項目。打造非林加工制造產業示范基地。
(四)深入實施“天保工程”,鑄就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一是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力度,加強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管理力度,加強森林管護力度,加強火源管理控制力度,加強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力度。二是抓好后備資源培育。完成了人工造林、補植補造、森林改培工作。完成了撫育補植、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綜合撫育、割灌除草及其它各種撫育方式的撫育作業。三是科學利用現有森林資源。在保護好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鼓勵職工發展林下經濟,從事林特產品經營,拓寬職工致富渠道。
(五)重點建設“豬菜同生”項目模式,創新生態循環產業閉環
模式的進步意義在于:現代生物技術、智能技術應用。零污染零排放。秸稈菌袋資源化利用。生物有機肥替代化肥進入種植業生產。有機質還田實現土壤修復提高地力。肉品質量達到歐盟“無抗”標準。生產成本降低收益提高。便于推廣普及,林區社會家家可做、場場可做、局局可做。此項目模式對于傳統種養產業具有顛覆意義,為現代養殖產業的技術革命。
(六)推動有機標準認證,奠定綠色產業基礎
完成了自主有機品牌商標申請注冊。完成了14萬畝森林土地有機認證。完成了21種自主有機品牌“森林有機食品”認證、生產。完成了森林有機食品集團框架體系搭建。為進一步發展森林農業、綠色產業奠定了發展基礎。
(七)加強民生基礎建設,改善生產生活環境
從供暖、供水、街路、庭院、社區、綠化、場(所)建設、社會管理等各個方面力求改變,為職工群眾創造安定祥和、優雅
舒適的人居環境、生活環境、社會環境。
二、森林產業三產融合創新發展戰略規劃
產業融合與創新:
以創建新型現代生態循環產業發展理念為引領,以現代生物技術、網絡技術、智能技術為路徑,深度實現科技與產業融合、一二三產融合,科學推進產業布局。
從社會民生現實意義角度,重點解決:
(1)林區轉型產業體系重新構建問題(2)林區經濟總量增長、普遍就業、共同致富問題(3)森林生態食品全產業鏈條體系完善問題(4)社會民生食品安全消除農殘問題(5)秸稈(菌袋)等剩余物資源化利用問題(6)養殖產業環境污染問題(7)種植業土壤修復地力恢復問題(8)生物有機飼料開發利用問題(9)生物有機肥料開發利用問題。
主要融合創新路徑包括:
(一)大豆產業融合路徑
豆制品加工與生物技術相融合。利用加工剩余物(豆水、渣)培養、擴繁有益微生物菌液,生產有機大豆蛋白凝結劑、植物飲品發酵劑、畜禽防抗病制劑、植物防抗病制劑、秸稈飼料發酵制劑、生物肥料發酵制劑、土壤改良制劑、發酵床專用制劑等生物發酵產品與制劑。
1、實現“一粒大豆多條產業鏈”創新發展。由加工每斤干豆產出2.5斤制品、16斤剩余物(豆水、渣),變為利用16斤剩余物擴繁微生物菌液并與多產業融合,創造超常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2、建立配套完善的生物益生菌發酵中心,實現食品、飼料、肥料、環保、發酵床等五級生物益生菌擴繁生產。
3、摒棄傳統的鹵水、石膏點制工藝,應用大豆益生菌發酵液做蛋白凝結劑,生產有機酵素豆制品。
4、每斤干豆在生產2.5斤有機制品后,還能再生產1斤固體(豆渣)和15斤液體(豆水)生物發酵制劑,進入種養、食品、飼料、肥料等相關產業提高產業增加值。
5、提高大豆附加值與豆制品品質的同時,轉型升級為環境友好型生態循環產業業態。
(二)種養產業融合路徑
種養產業與生物技術相融合。利用生物技術優化解決種養產業有機產出、秸稈轉化、畜禽飼料、糞污處理、發酵床余熱應用等現實問題,在共同環境空間內實現動植物的和諧共存、循環發展、生態友好。
1、用益生菌與特殊植物發酵液生產動植物防抗病制劑與空間消毒制劑,替代抗生素和高毒殺蟲除菌劑。
2、用益生菌微生物有機肥替代化肥,實現農業“三減”。
3、用益生菌秸稈發酵飼料替代配合精料,降低養殖飼料成本50%。
4、用益生菌發酵床解決養殖污染,實現“零排放”。(1.5立方米的秸稈發酵床每年可分解2頭120公斤育肥豬糞尿。一年后發酵床變成優質微生物有機肥還田,完成生態種養循環產業閉環。)
5、用空氣能技術回收發酵床余熱,實現高寒地區反季節果蔬種植。(50立方米的秸稈發酵床常年保持60℃的溫度,等同于一個1噸常溫常壓鍋爐的供熱量。利用空氣能技術提取后,與動物產生的二氧化碳一起供給植物,實現高寒地區反季節果蔬種植。)
6、養殖融合模式有豬菜同生、雞菜同生、雞鴨同生、雞鵝同生、雞鴨鵝魚菜同生、“林海放牧”等。
(三)食用菌產業融合路徑
食用菌生產、加工、菌袋處理與生物技術相融合。利用益生菌發酵液優化食材品質提高產量,在開發即食、半即食產品的同時,重點打造康養精品。
1、用益生菌發酵技術提高食用菌產量與質量。
2、用益生菌發酵技術開發即食半即食木耳、猴頭食品。
3、用益生菌發酵技術開發木耳、猴頭液體飲品。
4、用益生菌發酵技術開發木耳、猴頭酵素粉膠囊。
5、用益生菌發酵技術開發廢棄菌袋土壤改良修復劑。
(四)“三莓”產業融合路徑
“三莓”種植加工與生物技術相融合。利用生物發酵專用液肥、固肥改善“三莓”品質、提高產量。用植物防抗病制劑替代殺蟲劑、滅菌劑、調節劑。用生物發酵技術開發“三莓”休閑與康養食品。
1、用“三莓”專用生物發酵肥替代化肥,降本、保產、提質。
2、用“三莓”植物專用防抗病制劑替代80%的殺蟲劑、滅菌劑、調節劑。
3、用益生菌發酵技術開發“三莓”液體發酵飲品。
4、用益生菌發酵技術開發“三莓”酵素粉膠囊。
(五)生物飼料產業融合路徑
新型飼料產業與生物技術相融合。將秸稈、廚余、餐余、菌渣、果蔬渣等廢棄資源與生物發酵技術融合,生產秸稈飼料替代精飼料、降低源頭養殖成本、改善品質、提高料肉比。
1、用大豆秸稈、廚余、餐余、菌渣、果蔬渣生產豬、雞、鴨發酵飼料,育肥期可替代50%的配合飼料。
2、用玉米(大豆)秸稈、菌渣、果蔬渣生產牛、羊發酵飼料,改善品質,提高日增重。
(六)生物肥料產業融合路徑
新型肥料產業與生物技術相融合。將秸稈、廚余、餐余、菌渣、果蔬渣、屠宰血水、病死畜禽等廢棄資源與生物發酵技術融合,生產富含氨基酸的生物固體肥與液體肥,替代化學合成肥料,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與植物根際微生物、昆蟲數量,提高植物抗逆性,生產有機標準的生態食材。
1、生物固體肥與液體肥替代化肥。
2、逐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3、逐年倍增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昆蟲數量。
4、生產無任何殘留的生態食材。
(七)社區銷售終端產業融合路徑
森林食材進社區與現代智能技術相融合。將森林食材、食品銷售進社區與智能數據采集傳輸、智能無人售賣終端、新零售商業模式、CSF會員體系建設相融合,實現源頭安全1公里、生產標準化1公里、產品配送1公里、社區購買1公里、品牌共享1公里、體驗互動1公里等安全真實消費體驗。
1、森林食材食品進社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終端銷售體驗。
2、借助互聯網的便捷傳輸優勢,將種養源頭、加工過程、終端銷售實現數據、影像互聯互通,實時追溯。
3、智能無人售賣終端是互聯網延伸下的物聯智能終端,對比商超(KA)渠道,具有品牌化、規模化、見效快的渠道優勢。
4、智能裝備與清晰商業模式相結合,產生迅速的轟動與從流效應,如共享單車、充電寶等。
5、以森林生態肉撬動米、菜等森林食材食品進社區,帶動游、養、CSF會員體系建設。
(八)生態旅游產業融合路徑
將各產業模式與生態文化旅游相融合。將產業融入生態,融入田園綜合體、旅游經濟帶,融入觀光、康養、度假等慢生活產業布局,實現三產融合,協調發展。
1、生物發酵中心與大豆加工融合的生態驛站。
2、發酵床養豬與反季節蔬菜融合的生態種養。
3、發酵床養雞與反季節蔬菜融合的生態種養。
4、森林放養與智能管控融合的林海“智能牧場”。
5、益生菌技術與食用菌產業融合的生態生產基地。
6、益生菌技術與“三莓”產業融合的生態生產基地。
7、益生菌技術與大豆秸稈融合的生物飼料觀光工廠。
8、益生菌技術與玉米秸稈融合的生物肥料觀光工廠。
(九)結論
1、“一粒大豆多條產業鏈”。由加工酵素豆制品,到加工剩余物微生物菌液,實現各產業融合,創造超常經濟社會效益。
2、用益生菌與特殊植物發酵液替代種養產業化學藥物,消除殘留,保障品質。
3、用益生菌與大豆秸稈生產發酵飼料,降低一產源頭成本風險,提高產品品質。
4、用益生菌與玉米秸稈生產生物肥料,替代化肥,改良土壤,提高作物品質。
5、用益生菌與各種秸稈生產養殖用發酵床,在轉化糞污的同時提高動物福利與肉品質量。
6、用發酵床與空氣能技術相融合,將發酵床余熱回收后應用。(1000萬頭規模發酵床余熱應用,相當于年節約1200萬噸燃煤。每50立方米的發酵床,相當于一個采暖季400噸煤耗的1噸鍋爐;1000萬頭生態豬的養殖規模,發酵床體積為1500萬立方米;按30萬個鍋爐,回收10%的余熱計算,年可節約1200萬噸燃煤用量。)
7、一年后發酵床變成優質微生物有機肥還田,形成生態種植,完成種養循環產業閉環。
8、用優質的生態食材 + 互聯網 + 社區智能終端 + CSF會員體系 + 物聯網1公里配送,形成森林食材進社區,帶動游、養的新零售商業模式布局。
9、將產業融入田園,創造現代文明心靈回歸生活樂園,加快旅游產業創新發展,實現旅游一業促百業。
10、以此模式實現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全面構建國有林區轉型發展新型現代生態循環產業體系。
三、2018年八大產業重點推進目標
(一)“天保工程”產業
“天保”是最大的產業,是第一位的產業。建設生態文明,利國、利民、利局。要切實把天保工程項目資金利用好,把項目工程建設完成好,實現越保越多、越保越好,青山常在、永續利用,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二)森林生態旅游產業
1、康養小鎮。“虎峰嶺康養小鎮”項目形成策劃方案,申請立項批復實施。
深度挖掘景區“康養、田園、避暑、冰雪”等慢生活產業功能定位。
2、“野雞部落”。回歸自然本真狀態,創造人與自然和諧景區。在現有基礎上規模發展到10000只。
3、“景區種養”。繼續豐富景區種植、養殖生產生活元素,創造現代都市文明生態田園心靈回歸生活意境。
4、“智能牧場”。利用智能技術實現“林海放牧”。科學確定區域合理承載量,應用芯片技術實現林海養殖智能管控,創造絕佳生態養殖產出。廣袤森林能蘊藏的物產量太大了,要利用現代技術開發出來。
5、房車營地。創新旅游產業新模式,開辟旅游新板塊。
6、廁所革命。補齊生活品質短板。
(三)“森林有機食品”產業
1、規劃制定。制定“亞布力振興森林食品產業三年規劃方案”。
2、龍頭構建。“森林有機食品集團”注冊。
3、體系完善。完成集團板塊體系搭建。
4、產品開發。在已完成21種自主有機品牌產品開發基礎
上,產品豐富到100種。
(四)“森林農業”產業
1、理念確立。主要是先確立理念。種植業與養殖業,是人類千百萬年的民生產業,只要人類存在就永遠存在。森林土地是原生態凈土,農桑價值異常珍貴。不能再持續化學農業生產方式,使林地遭受化肥農藥污染。這是造福子孫后代、千秋萬代的大事。
2、結構調整。進行種養產業結構調整。擴大生態養殖支撐生態種植,種養平衡,實現循環,從而消除化肥農藥除草劑,實現真正的有機農業有機產出。
3、標準認證。在已完成14萬畝土地有機認證,以及黑木耳、蘑菇、玉米、大豆、水稻、商品豬等系列認證基礎上,繼續完善有機食品標準系列認證。
4、專業合作。在已完成組建38個專業合作社基礎上,繼續組建完善相關專業合作社。
5、林地有機化。在此基礎上系統實現種養循環、有機產出、林地有機化,確保長期可持續發展。
(五)森林生態養殖產業
圍繞“豬菜同生”項目模式,重點建設覆蓋全區范圍的一個中心、八大基地、一個終端。
1、一個中心
智能物聯大數據控制中心。
以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為紐帶,以各產業、基地相關數據為基礎,以電腦PC端的主網站為管理核心,以手機移動端的APP為營銷傳播途徑,以社區智能終端售賣為支點,搭建線上線下結合的智能物聯大數據管理控制中心平臺。
通過智能物聯管理控制平臺,完成以互、物、智三聯的實時、實地、實景數據管理傳輸,實現森林產業源頭追溯、過程監控、營銷互動。
在總平臺網站基礎上,完成微信公眾號、微信訂閱號、微信商城建設, 實現電腦PC端與手機移動端雙版本運行。 總平臺網站鏈接各基地源頭、生產配送過程、終端消費互動,實現實時、實地、實景傳輸,并實現各業信息互通。
(1)建設以八大產業種養、加工、銷售為基礎題材的PC端電腦管理主網站。
(2)建設以產品營銷、品牌傳播、終端渠道建設、新商業模式創新的手機移動端APP。
(3)建設以各基地種養、加工為采集數據過程的實景攝傳設備設施。
(4)建設以社區智能無人售賣終端為載體的智聯管理系統。
(5)建設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基礎的終端無現金購物管理系統。
(6)建設以社區消費為互動中心的采集錄入、整理記憶數據系統。
2、八大基地
(1)重點院校、院所科研成果轉化基地。
①建設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為科研轉化為項目、成果轉換成商品搭建落地實施平臺。
②建設大學生、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基地,構建創新創業平臺。
③建設森林動植物資源基因庫,科學界定森林物產基因品質,控制市場話語權定價權。
(2)商品益生菌生產培育擴繁基地。
①建設食品益生菌發酵機組。
生產植物蛋白凝結劑,替代鹵水與石膏,生產純生態豆制品,廢棄豆水生產植物蛋白發酵飲品。
生產三莓漿果發酵功能性、果蔬發酵功能性飲品。
生產食用菌便捷型功能性飲品食品。
②建設飼料益生菌發酵機組。
生產動物飼料、飲水用生物制劑,提高飼料轉化率、替代部分藥物與抗生素,實現養殖業提質降耗增效。
生產發酵飼料與秸稈飼料發酵制劑,降低飼料成本,提高秸稈利用率,增加秸稈附加值。
③建設生物肥料益生菌發酵機組。
生產植物用生物制劑,增加植物抗病性、抗逆性,延伸生產生物殺蟲劑、生物滅菌劑。
生產植物用秸稈生物肥,替代化學合成肥料、農家肥。
④建設環保益生菌發酵機組。
生產秸稈土壤改良劑,改良貧瘠、沙化、鹽堿、重茬等土壤。
生產廢棄菌袋土壤保水保肥劑,針對區域植被修復,固土、保水、保肥、護根。
生產有機垃圾除臭劑,消除有毒有害氣體。
⑤建設發酵床益生菌發酵機組。
生產發酵床專用菌液,以鋸末、稻殼、秸稈為載體,在無害化分解畜禽糞便的同時,在冬季為養殖提供無碳排放的溫床。
生產以畜禽為分類的不同介質、不同厚度發酵床(豬用發酵床、雞用發酵床、雞豬共用床、雞鵝共用床、雞鴨共用床等等)。
⑥建設相關自主知識產權。
新型益生菌秸稈發酵床技術。
新型益生菌秸稈發酵飼料技術。
新型益生菌秸稈發酵生物肥技術。
新型益生菌菌袋發酵土壤改良修復劑技術。
降血脂益生菌發酵液技術(木耳)。
降血壓益生菌發酵液技術(老山芹)。
降血糖益生菌發酵液技術(玉米雌花)。
(3)豬菜同生生態循環種養模式示范基地。
①建設發酵床養豬與蔬菜種植一體化日光溫室,創造北方冬季田園觀光心靈回歸棲園樂土。
②建設養殖用發酵床,無害化分解豬糞尿,減少傳染病害,為同棚蔬菜提供二氧化碳與熱量。實現商品豬按品種分類與按飼料分類。
③建設蔬菜種植苗床,蔬菜消耗豬產生的二氧化碳與熱量,為發酵床養豬提供富氧清新空氣。
④建設生態循環種養模式,為市場提供“無抗”豬肉與綠色蔬菜。
⑤建設觀光旅游房車營地、鳥語林、野雞部落。
⑥建設空氣能技術回收利用發酵床余熱項目。
⑦建設虎峰林場萬頭發酵床生態育肥基地項目。
⑧建設錦山管護站萬頭生態育種基地項目。
⑨建設各場(所)50萬只森林雞生態養殖項目。
(4)生物科技大豆循環產業鏈示范基地。
①建設生態酵素豆制品生產機組,用益生菌植物蛋白凝結劑,替代鹵水、石膏,生產豆本豆的健康無嘌呤生態酵素豆制品。
②建設豆水酵素發酵設施,生產食品級酵素飲品與飼料級酵素制劑。
③建設豆渣酵素發酵設施,生產豆渣飼料酵素添加劑。
(5)食用菌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范基地。
建設木耳生產廢棄菌袋發酵制粒設施。
①應用生物肥型益生菌發酵液與廢棄菌袋,生產各種植物專用生物固體肥。
②應用環保型益生菌發酵液與廢棄菌袋,生產各種土壤改良修復劑。
(6)秸稈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范基地。
建設秸稈發酵制粒車間與機組。
①應用飼料型益生菌發酵液與大豆秸稈、苜蓿草粉、餐桌廚余,生產針對各種畜禽的專用發酵飼料。
②應用生物肥型益生菌發酵液與玉米秸稈、稻草秸稈、餐桌廚余、畜禽糞便,生產針對各種植物的專用生物肥料。
③應用發酵床型益生菌發酵液與秸稈、木屑、稻殼,生產針對各種畜禽的發酵床。
(7)全國連鎖商超森林食材直采基地。
以智能物聯大數據控制中心為基礎:
①建設食材源頭種養、生產加工管理監控數據平臺。
②建設食材品類、產量、品質、等級數據展示咨詢平臺。
③建設食材規范加工、檢驗、包裝示范車間。
④建設連鎖商超品牌食材直采基地區域劃分與授牌。
(8)森林食材有機品牌發展建設基地。
①增加森林有機米、有機豆等有機土地認證建設。
②增加森林有機豬、有機雞等有機畜禽認證建設。
③增加森林有機蔬菜認證建設。
④增加食用菌有機認證建設。
⑤增加森林食品生產加工有機認證建設。
3、一個終端
基于互聯、物聯網基礎上的社區范圍售賣終端。以社區范圍“智能生鮮超市”方式、“智能售賣終端”方式,實現“森林食材進社區”,開創互聯、物聯、智聯下的全新商業模式與銷售渠道。
(1)建設以“森林食材進社區”為主題的文化設計、傳播、營銷中心。
(2)建設智能化中心城市“森林生態生鮮食品超市”,踐行“新零售”產業先行者。
(3)建設以北京為終端示范的理貨、倉儲、配送中心。
(4)建設以500—1000臺智能售賣終端進北京的區域示范。
(5)建設以肉撬動米、菜進社區,帶動游、養CSF會員的全新商業模式。
(6)建設森林餐廳體驗招商中心。
(六)森林生態食品加工產業
1、基地建設。繼續建設完善五大基地:食用菌基地、寒地漿果基地、有機種植基地、生態養殖基地、北藥種植基地。
2、生產加工。完成廠房車間改建擴建,設備購置安裝,啟動生產。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系列化加工能力。
3、產業拉動。立足資源整合、產業整合,充分實現發揮“區域建工廠”的產業整體拉動作用。
(七)“森林生態生鮮食品超市”產業
制定“亞布力‘森林食材進社區’項目策劃方案”。
2018年第一家店開業。爭取開始連鎖復制,打造森林食品產業航母。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森林食材進社區”、“土狗云商城”城市合伙人代理、“社區智能售賣終端”等銷售模式創新。
(八)房車制造產業
在已完成6輛樣車基礎上,2018年完成產量60—80輛,一方面自主開發建設房車營地,一方面供應外部旅游市場需求。
四、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一)深入推進林區改革
改革勢在必行,重點國有林區改革已進入關鍵期。
一是組建亞布力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將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相對獨立出來,履行森林資源管理職能、代行社會行政管理職能。在國家沒有明確編制、成本之前,先行內部政企分開,模擬運行。建立重點國有林管理局財務獨立核算制度和資產登記制度,確保人員到位、內部機構到位,實行“兩本賬”運行。
二是組建亞林森林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以林業局原企業經營部分為主體,按照內設綜合部門職能部分劃轉、企業經營專業部門職能全部劃轉的原則,人隨事走,錢隨人走,身份不變,經費渠道不變,組建亞林森林經營有限責任公司。
三是穩妥推進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剝離移交。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分步實施、穩步推進,政策成熟后移交剝離。
(二)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一是強化資源保護。創新監管機制,守住生態紅線。有效整合資源、監督、公安、林政等部門力量,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全面提升監管水平。深入開展冬季嚴打,有效震懾違法行為。加大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力度。加強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管理。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確保不發生重大森林火災。切實提高有害生物監控能力防治水平,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二是強化資源培育。嚴格遵循天保工程有關規定,對撫育、造林等生產性任務嚴格按工程項目管理實施。
三是科學利用生態資源。在確保生態安全的前提下,科學發展林下經濟,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發展森林旅游康養,實現森林資源的有序開發和合理利用。
四是加強隊伍建設。加強資源管理隊伍建設,加大資源保護力度。加強防火專業隊伍建設,以防為主,打防結合。加強營林隊伍建設,完成好國家天保任務。
(三)全面加強企業管理
建立健全企業管理制度體系,創新現代企業管理機制。一是清產核資摸清底數,理清機構、人員、資產、資金、設備、基礎設施、各類資源等底數情況。二是健全資產管理、資金管理、人事管理、合同管理等各項管理制度。三是加強資源有償使用,對項目用地、農用地、林蛙養殖、紅松種子采集等加強管理,提高收益。四是加強合同管理,加強合同審核把關,合法規范,經合同審核小組審核確認,杜絕合同損失和利益輸送。五是加大審計力度,特別要加強對項目的審計。六是對標達標,強化目標責任制考核,嚴格兌現獎罰。
(四)夯實基礎普惠民生
2018年,繼續保持工資增長,繼續修繕破損街路,繼續進行庭院改造,繼續提高供暖質量,繼續改善飲水條件,繼續提高綠化標準,繼續關注弱勢群體,繼續加強樓體改造,繼續加大醫療投入,繼續加大教育投入。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生產生活環境。二是加強文化建設,推進林區文化繁榮。開展好校園文化、社區文化、廣場文化等活動,創作一批記錄林區歷史、弘揚森工精神的優秀作品。三是抓好就業再就業。通過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實現更多富余人員上崗就業。四是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增加社保覆蓋面,擴大救助范圍和救助標準。五是推進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提升文教衛生管理水平。六是推進美麗林區建設,編制《林場振興計劃》。七是推進精準扶貧工程,確保精準脫貧。八是深化平安林區建設,維護社會穩定,提升社會綜合治理能力。九是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五)嚴格執法依法行政
深化“放管服”改革。結合法治政府建設年和國有林區改革,厘清政府職能、社會管理職能和森林資源管理職能,重新落實權力清單、責任清單、中介服務清單、公共服務目錄清單,真正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提升依法治理能力。發揮法制部門的執法監督作用,發揮法律顧問的咨詢服務作用,加強規范性文件制發和備案管理,深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做好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開展好規范林業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加強旅游市場綜合監管,全面梳理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重塑旅游新秩序。全面加強安全管理,確保生產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民生安全保障。
各位代表,同志們:
新的一年,我們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森工工作會議精神,傾力實現林區產業轉型升級。產業格局要上新臺階,產業推
進要有新速度,產業發展要有新成就。
一定要把林區轉型產業建起來。全面構建國有林區轉型發展產業體系。
一定要讓職工群眾富起來。讓民營資本發展起來,堅定不移地走民富局強之路。
一定要改變國有林區的現實狀態。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建設美麗林區美麗家園。
一定要把職工群眾的事情辦好。千方百計關注民生,體民情、察民意、解民需,職工群眾的所需、所想、所盼就是我們的努力
方向。
讓我們共同開啟一個嶄新的時代——
一個思想全面解放的時代,
一個體制機制變革的時代,
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
一個全民財富快速增長的時代,
一個林區社會長治久安繁榮發展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