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術語
一、森林生態 森林資源: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喬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樹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無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輔助生產林地。 有林地:包括喬木林地和竹林地。 1、喬木林地:喬木是指具有明顯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為大喬木、中喬木和 小喬木。由郁閉度0.2以上(含0.2)的喬木樹種(含喬木經濟樹種)組成的片林或林帶,連續面積大于1畝的林地稱為喬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徑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類植物構成,郁閉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喬木樹種組成,郁閉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飛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數達到合理株數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劃分的株數標準,但達到該標準株數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數枝條,或雖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過3米。由灌木樹種(含經濟灌木樹種)或因生境惡劣矮化成灌木型的喬木樹種以及胸徑小于2厘米的小雜竹叢組成的稱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國家特規灌木林地是指喬木生長線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種為經濟林的灌木林地和巖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紅色荒漠化嚴重、專為防護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國家特別規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內)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內)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無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跡地、火燒跡地和其他無立木林地。 宜林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輔助生產林地:直接為林業生產服務的工程設施與配套設施用地。 林木:生長在林內達到林冠層的喬木樹種。林木的樹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產生圓滿度較好的原木,它是構成森林產量的主體,是經營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對象。 森林分類:森林分為以下5類: (1)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 (2)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藥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 森林起源:亦稱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體分為兩種情況: ①林分最初形成時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種植,有天然林與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將森林起源分為實生林和無性繁殖林兩類。 人工林:由人工播種、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天然林:由天然下種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從來未經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經過人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壞之后,未經人為的合理經營,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復起來的一類森林。 植被:各種各樣的植物成群生長,種類聚集,群落交織,就像綠色的繡花被一樣把大地緊緊包裹起來,這一層生氣蓬勃、千變萬化的植物覆蓋層,就叫做植被。 植物群落:植被并不是雜亂無章的拼湊,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環境條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種類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有規律的組合。每一個這樣的組合單位,就叫做一個植物群落。 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指多種不同的動植物群落類型、數量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森林是陸地上生物最多樣、最豐富的生態系統,是動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綜合體,所以保護森林就是直接和間接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狀況的總稱。生態環境亦可簡稱環境。 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環境建設是指運用生態系統原理,根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規模的生態建設任務,模擬設計最優化的人工生態系統,按模型進行生產,以取得預期的最佳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是指從國土整治的全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以維持和再造良性生態環境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觀為目的,在一個地域或跨越一個地區范圍內,建設有重大意義的防護林體系、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項目,并管護好現有的森林資源。 林分:內部特征大體一致,而與臨近地段又有明顯區別的一片林子。一個林區的森林,可以根據樹種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齡、疏密度、地位級及其他因子的不同,劃分成不同的林分。 立木:包含兩層意思:①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樹木的總和;②林地上未伐倒的生活著的樹木。 樹種組成:指森林中的林木是由哪些樹種所組成的。 優勢樹種:在一個林分內,數量最多的(一般指蓄積量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樹種。 先鋒樹種:能在荒山瘠薄地等立地條件差的地方最先自然生長成林的樹種。如馬尾松、油松、楓香、沙棘等。 純林:由同一樹種組成的林分叫做純林。 混交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樹種組成的林分叫做混交林。 林相:有兩種含義:①森林的外形,指林冠的層次,有單層林和復層林之分。②森林的林木品質和健康狀況。林木價值高,生長旺盛稱為林相優良,反之稱為不良。 郁閉度:森林中喬木樹冠彼此相接而遮蔽地面的程度。用十分法表示,以完全覆蓋地面的程度為1,分為十個等級,依次為1.0 0.9 0.8……0.1。 林齡:指林分與林木的年齡結構,可分為同齡林和異齡林。林分內所有林木年齡完全相同,這種林分稱為同齡林。如林分內林木之間的年齡相差不超過一個齡級的稱為相對同齡林。林木年齡相差一個齡級以上的森林,叫做異齡林。 齡級:為簡化森林年齡統計而劃定的林分年齡級。一般慢生樹種以20年為一個齡級,比較速生的樹種和中生樹種以10年為一個齡級,速生樹種5年為一個齡級。 齡組:對林木生長發育時期的年齡分組。有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之分。 幼齡林:指林分完全郁閉前的時期。 中齡林:林冠郁閉后至林分成熟前的時期。 成熟林:林木在生物學及工藝方面都已進入成熟,直徑生長已非常緩慢或基本停止。 過熟林:自然稀疏已基本結束,林木生長停止,開始心腐,病蟲害侵染,部分立木由于生理衰退而枯立腐朽,林分經濟價值和有益效能開始不斷下降。 蓄積量:是指一定面積森林(包括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長著的林木總材積(用立方米表示)。主要是指樹干的材積。 出材量與出材率:出材量是指實際采伐林分中生產的原條、原木、小規格材和薪材的數量。不包括枝椏、樹皮、伐根等。出材率是指出材量與采伐蓄積量的比率。它是反映森林資源利用的重要指標,出材率高,表明林木資源利用好;反之,說明利用差。 總生長量:指樹木自生長開始至調查時整個時間內的生長總量。 森林覆蓋率:是指全國或一個地區森林面積占土地面積的百分比。它等于:(有林地面積+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面積)÷土地總面積×100%得出的數稱森林覆蓋率。 林木綠化率:林木綠化率是指(有林地面積+灌木林地面積+四旁樹占地面積)÷土地總面積×100%。
林業術語(二) |